瑪利諾女修會 ( 又名「聖道明瑪利諾女修會」,其原名為「聖道明海外傳教女修會」 ) 於1821年來到香港傳教和服務,並於1925年創辦瑪利諾修院學校,該校最初是一所幼稚園,校址位於柯士甸道。1931年,聖德肋撒堂成立後,學校管理層認為發展中的九龍塘區是瑪利諾修院學校的理想選址。窩打老道的新校舍於1933年開始興建。
1936年5月,當時的香港總督郝德傑爵士 ( 1884-1951 ) 為學校主樓主持奠基儀式。翌年,瑪利諾修院學校遷至新校舍,為幼稚園至預科程度的學生提供教育,校舍自始亦成為區內的地標。
學校運作因二次大戰而中斷,校舍由1942-1945年曾改作日軍醫院。主樓旁邊的修院在二次大戰前開始興建,於1953年竣工。1960年,學校的中學部遷往何東道 5 號的新校舍,此後,窩打老道學校主樓便一直由小學部使用,而主樓旁邊的修院在1997年當小學改為全日制後,亦歸小學部使用。
於1937年落成的學校主樓採用中世紀修道院或學院的布局設計,列柱迴廊圍繞露天中庭。校舍建築群的自由新都鐸風格融合了多種不同的建築設計特色,包括裝飾派藝術、羅馬式、新喬治亞風格和哥德復興式。禮堂內羅馬式的拱頂天花、面向界限街的麻石階梯、尖拱門、四坡或斜折線形屋頂和建築物正面的塔樓,均是主樓顯著的建築特色。
瑪利諾修院學校的布局和1937年落成的主樓保存甚佳,多年來並沒有經過明顯的改動或改建,校舍內仍保存著古色古香的裝飾和地台。校內優美的花園和園景,亦提高了該建築群的整體性價值。
在校方及瑪利諾女修會的支持下,瑪利諾修院學校包括1937年落成的學校主樓和修院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於2008年被宣布為法定古蹟,並受該條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