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與英之傑達成合作協議 提供一站式電動車解決方案

日期:Tuesday, May 17, 2022 11:04 AM — Saturday, December 31, 2022 11:04 AM
地點:施耐德電氣
主辦方/提供者:wesharejetso

想參加
報名/買票
邀約
我去過
施耐德電氣與英之傑達成合作協議 提供一站式電動車解決方案



帶領全球能源管理及自動化數碼轉型的施耐德電氣宣佈與世界級著名汽車代理商英之傑集團 (英之傑) 達成策略性合作協議,推出一站式電動車解決方案

迅速轉型至排放的汽車環境對實現《巴黎協定》氣候變化的目標至關重要全球邁向電動車轉型的趨勢正在急速發展,尤其香港。截至20223月,電動車數量全港車輛總數約3.4%

配合香港特區政府推行的電動車普及計劃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施耐德電氣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在全港各處90個地點增設至約3,000個電動車充電器,期望在2025在各區涵蓋超過 15,000 個電動車充電器。

 

施耐德電氣香港區總裁趙啟文表示:「作為一家影響力的企業,施耐德電氣致力助世界各地的客戶、合作夥伴及社區帶來正面及長遠的改變我們很榮幸能與英之傑集團合作,為推進全球運輸系統電動化及減碳作出貢獻,同時助力香港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與英之傑的策略性合作

 

施耐德電氣與英之傑抱相同願景,期望創造高效、可持續的全電動交通系統,次策略性合作協議為停車場管理公司、物業管理人員及電動車駕駛者提供全面的電動車解決方案,包括電動車、無縫充電設施及全面服務配套

 

趙啟文補充:「是次合作電動車普及化和支持香港可持續交通系統發展的重要一步結合施耐德電氣先的電動車充電技術,以及英之傑集團在汽車銷售市場的龐大網絡,我們將加速發展點對點的智能解決方案,優化整個綠色交通的生態系統。」

 

英之傑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劉啟成說:「碳中和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發展方向,造就新能源汽車成為策略性新發展產業。香港特區政府在《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中亦表示將大力推動電動車發展,預計於2025年能為15萬個私人商業或住宅停車位提供充電設施,以

及提供5,000個公共充電設施。配合政府提出增加充電設施的目標,解決現時電動車市場發展的痛點,英之傑這次與施耐德電氣的合作,為駕駛者提供更多充電設施及解決方案。」

 

EcoStruxure™ for eMobility實現高效、具彈性、可持續全電動交通系統

 

的交通對實現零碳排放未來不可或缺,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 for eMobility作為能夠互聯互通的點對點解決方案,不僅易於安裝,而且可保持停車場及樓宇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同時為管理公司和電動車駕駛者提供便利充電服務體驗

 

施耐德電氣計劃於年內推出兩款針對不同用家需要、創電動車充電器:

 

EVlink™ Pro AC 針對大廈業主停車場管理公司、物業管理人員:

-        透過進階連接功能可實現遙距監和控制,並支援第三方平台支付系統

-        智能充電優化能源使用,長充電器的正常運行時間效率最大

-        模塊化及可擴充的設計用家因實際環境靈活的配置需要


EVlink™ Home 主要用家為自駕電動車車主

-        連接市場上所有電動車

-        堅固設計(防水和抗擊)適用於室外和室內環境

-        加裝電動車充電控制器將電源中斷的風險降至最低


兩款全新電動車充電器已獲得Green Premium™環保認證,確保符合最新法規、將環境影響透明化以及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除了電動車充電器,大廈業主停車場管理公司及物業管理人員亦尋求其他不同方法,以改善能源管理和優化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適應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施耐德電氣的EcoStruxure EV Charging Expert作為電動車充電的電力分配系統,業主或管理公司有效地對充電設備進行察及制,並實時控制充電設備在樓宇內的可用電力輸出

 

實現交通系統電動化及零碳的願景,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 for eMobility解決方案是一個包括硬件、軟件及服務的全方位生態系統,為業主、車主參與公共及電動車基礎設施項目的持份者帶來具彈性、高效及環保的智能充電設施及服務,以應對未來的電動車需求及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活動訊息
門票 / 費用:
免費
開放時間:
年齡限制:
地點:
施耐德電氣
如何前往:
咨詢電話:
電郵:
資料連結:
日期&時間
地圖
評分(5分最高)
5

評 論



*以上評論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瀏覽者請自行評估,本網站恕不會負任何責任。*
 

為確保評語的真實性及參考性,如評語含以下內容將會被刪除︰
- 含粗言穢語或惡性字句
- 侮辱、挑釁、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或人身攻擊;
- 內容簡短﹑空洞,對別人沒有具體幫助;
- 具懷疑不實、偽造﹑惡意猜測或含誤導成份;
- 內容為醫生或員工以提交的虛假報告;
- 無親身經歷及懷疑由店方或其競爭對手發表的虛假報告;
- 重覆﹑濫發或利用不同身份對同一店刊登相似或相同內容的報告;
- 含有違法或違規內容;
- 內容與醫生診證無關
- 含未經版權持有人允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