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S.K.H. Tang Shiu Kin Secondary School
|
|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基本資料
|
本區:
|
灣仔區
|
他區:
|
中西區, 香港東區, 香港南區, 離島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江何潔瑩牧師
|
校長:
|
袁經恒先生 (工學士 (計算機工程))
|
學校類別:
|
資助
|
學生性別:
|
男女
|
|
|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5,000平方米
|
辦學團體:
|
聖公宗(香港)中學委員會有限公司
|
是否已成立法團校董會:
|
已成立
|
宗教:
|
基督教
|
創校年份:
|
1962
|
校訓:
|
恆心、寬恕、忍耐
|
家長教師會:
|
有
|
學生會:
|
有
|
舊生會/校友會:
|
有
|
中一收生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4 年9月升讀中一)。 面試表現 40%;學業成績 30%;課外活動及服務 20%;操行 10%。
|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迎新活動有中一迎新日及中一家長日。暑假期間學校亦會舉辦中一英語銜接課程,提升同學的英語能力,為接受英語授課作好準備。另設有「結伴成長計劃」,以中三同學照顧新入學的中一同學,讓他們能愉快地融入學校生活,達至共同成長的目的。 學校並與小食部合作,一同向學生推廣健康飲食。
|
|
|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學校設施
|
地理室、多媒體學習室、肇堅校園電視台、演講室、圖書館、音樂室、美術室、家政室、英語活動室、小食部、飯堂、醫療室、園藝角、社工室、籃球場、小聖堂、歷史廊、演奏室及肇堅創意坊。體育大樓內設有室內游泳池、空調體育館、體能訓練室和兩個壁球室。
|
|
|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學費($):
|
-
|
-
|
-
|
-
|
-
|
-
|
堂費($):
|
$430
|
$430
|
$430
|
$610
|
$610
|
$610
|
|
|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教師資料(包括校長)(2023/24學年)
|
核准編制內教學人員人數:
|
53
|
核准編制外教學人員人數:
|
61
|
|
學歷及專業教育文憑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教育文憑:
|
95%
|
學士:
|
51%
|
碩士、博士或以上:
|
49%
|
特殊教育培訓:
|
26%
|
|
年資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份比 (%)
|
0-4 年
|
21%
|
5-9 年
|
15%
|
10 年或以上
|
64%
|
|
|
|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班級結構(2023/24學年)
|
|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班數:
|
4
|
4
|
4
|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班數:
|
4
|
4
|
4
|
|
|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開設科目
|
2023/2024 學年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史、普通話(中一至中二)、生活與社會、宗教 |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中一至中二)、物理(中三)、生物(中三)、化學(中三)、世界歷史、地理、電腦、個人理財(中三)、家政(中一至中二)、設計及工藝(中一至中二)、創意與科技(中三)、音樂、視覺藝術、體育 |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
|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史、中國文學(中五至中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宗教 |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及延伸單元一、二)、物理、生物、化學、世界歷史、地理、經濟、會計及財務概論、音樂、體育 |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 |
2024/2025 學年擬開設科目 |
|
|
中一至中三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史、普通話(中一至中二)、生活與社會、宗教 |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中一、中二)、物理(中三)、生物(中三)、化學(中三)、世界歷史、地理、電腦、個人理財(中三)、創意與科技(中三)、音樂、體育、視覺藝術、家政(中一、中二)、設計及工藝(中一、中二) |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
|
|
| 中四至中六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 |
中國語文、中史、中國文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宗教 |
|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 |
英國語文、數學(及延伸單元一、二)、物理、生物、化學、世界歷史、地理、經濟、會計及財務概論、音樂、體育 |
|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 |
- |
備註 :本校於正規課堂外,透過不同的活動,如服務學習、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活動,STEM、體育及音樂比賽等,讓學生在「其他學習經歷」的五個範疇中,得到均衡的發展。本校校友亦積極回饋母校,經常回校分享其工作或學習經驗。
|
|
|